联合信任二十周年庆典暨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高峰论坛在京圆满举行
文末可收看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原庭长、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宋健主题演讲整版视频
2025年9月23日,联合信任二十周年庆典暨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高峰论坛在京圆满落幕。本次论坛通过现场和线上直播同步举办,300多位嘉宾亲临现场,2万余人通过线上参加。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原庭长、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宋健女士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以“双向奔赴 联合信任与知识产权”为题,从司法实践角度深入分析了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服务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价值。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原庭长、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宋健发表主题演讲
01可信时间戳服务司法认可之路的演进
宋健在演讲中指出:“联合信任的成功不仅源于自身专业服务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更离不开司法实践对可信时间戳服务的认可和认定。这种'科技赋能知识产权,法律和司法推动科技发展'的双向奔赴,是知识产权领域科技和法律融合的生动体现。”
可信时间戳服务在司法领域的应用经历了从探索到规范再到普及的渐进式发展历程。宋健将其系统梳理为三个关键阶段,每个阶段均体现了司法机关对可信时间戳服务的认知深化与规则完善。
第一阶段:初步尝试阶段(2008年-2010年)
2008年11月25日,国内首例时间戳司法应用案例“利龙湖案”(案号:(2008)深龙法民初字第5558号)由深圳市龙岗区法院审理。在该案中,深圳市龙岗区法院首次使用可信时间戳对权利人提交公证证据之外的14个网页证据进行固定审查。本次可信时间戳的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大幅减少了当事人在相关证据调查及开示程序中的异议、大幅降低权利人因此而支出的维权费用与取证成本,切实有效地体现了“自主创新”、“司法为民”的工作主旨。”(龙法宣)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原庭长、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宋健发表主题演讲
第二阶段:审慎认定(2010年-2018年)
这一阶段,大量诉讼案件中开始出现权利人提交可信时间戳保全侵权证据的情况。法院在判决书中对采信可信时间戳的证据效力进行了详细裁判说理和分析。
宋健女士特别引用了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2017)苏0591民初4732号判决中的详细论述,法院认定”本院庭后对原告提供的深圳市商标协会盖章封存的光盘在联合信任时间戳服务中心官方网站进行验证,验证结果为原告提供的光盘中的文件均通过了联合信任时间戳服务中心的可信时间戳认证,并显示凭证自申请时间戳时起,内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
“此种方式通过密码技术有效验证和保障了电子数据的完整性,同时,由权威性较高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负责时间戳服务系统的国家标准时间溯源及系统时间同步与分配,保证了电子数据形成时间的准确性。本院认为,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原告提交的通过时间戳服务系统固定的相关网站页面真实性可以确认,对被告质疑该证据真实性的抗辩意见不予采信;对于原告提供的门牌照片,因原告利用手机权利卫士APP进行了时间戳认证,并在庭审时利用手机APP进行现场演示,且拍摄地点的经纬度和百度地图上显示的经纬度基本一致,故基于上述同样理由,本院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来源:该案裁判文书原文)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中院(2020)闽02民初465号案中,联合信任张昌利作为专家辅助人出庭,就取证原理、流程进行说明。法院最终认定,在无相反证据的情况下,通过可信时间戳固定的电子数据真实性应予采信。
第三阶段:广泛适用与认可(2018年-至今)
目前阶段,可信时间戳服务已获得广泛司法认可。主要体现在当事人双方都提交使用可信时间戳服务电子证据,法院基本直接认定通过可信时间戳服务固定的电子证据的形式真实性,且当事人对可信时间戳的技术可靠性也基本不再质疑。截至2025年9月,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对裁判文书进行检索,使用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服务作为证据的生效裁判文书数量已达116556篇,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反映出司法实践对可信时间戳证据的广泛认可。
图源: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时间戳”关键词页面截图
当前可信时间戳服务已成为司法机关认定电子证据真实性的重要方式,应用场景从知识产权侵权、网络纠纷扩展到电子商务、金融交易、政务服务等多元领域;法院审查重点从"是否可采"转向"如何规范采",标准更趋成熟稳定。
02可信时间戳成果数据
司法应用成果显著
宋健引用《可信时间戳司法应用白皮书(2024年度)》数据指出,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服务不仅可以应用在电子证据取证、固化领域,还可以应用在知识产权在先性证明、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电子邮件、行业电子数据认证、电子档案原始性保障、溯源认证产品等领域。
使用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服务作为证据的裁判文书,大约95%案件集中在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进行审理。相较于2023年度(184件),2024年度在最高人民法院使用可信时间戳服务作为证据的案件数量达到369件,同比增长101%。2024年度最高人民法院的可信时间戳案件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标志着中国司法体系对可信时间戳服务的深度接纳。 
图源:《可信时间戳司法应用白皮书(2024年度)》
宋健女士还分享了可信时间戳服务在典型案件中的应用情况,在我国各级法院每年公开发布的年度典型案件中(统计年限为2020年至2024年),使用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服务作为证据的裁判文书被评为典型案件的数量达277例。其中,被最高人民法院评选为典型案例的数量达36篇;被高级法院评选为典型案例的数量最多达87篇,占比31.4%;被中级法院和专门法院评选为典型案例的数量也分别有72和54篇。
图源:《可信时间戳司法应用白皮书(2024年度)》
03展望可信时间戳服务未来发展
宋健女士基于对联合信任20年发展的观察,总结了联合信任能够取得这样成绩的三个关键:
1. 坚持长期主义:真正的长期主义者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联合信任20年来始终坚持在电子证据领域深耕发展。
2. 坚持市场发展的问题导向:以市场痛点为导向,驱动产品创新,不断拓展服务场景,满足公众和市场主体的需求。
3. 坚持与知识产权事业共发展:做知识产权保护的“权利卫士”。联合信任深耕知产领域,为知识产权保护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宋健女士主题演讲全面展示了可信时间戳服务在司法领域,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历程。她强调,联合信任二十年发展的核心在于"司法认可"与"服务创新"的双向赋能——通过持续深耕可信时间戳服务,构建覆盖多场景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既获得司法实践广泛认可,又通过服务创新反哺知识产权保护生态完善。
联合信任将以二十周年为新起点,未来将继续以专业服务为支撑,与司法实践协同共进,为构建可信电子数据生态提供坚实保障。
宋健与联合信任董事长张昌利合影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原庭长、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宋健发表主题演讲 视频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
付费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