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信任二十周年庆典暨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高峰论坛在京圆满举行
文末可收看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易继明主题演讲完整版视频
2025年9月23日,联合信任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二十周年庆典暨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论坛通过现场和线上直播同步举办,300多位嘉宾亲临现场,2万余人通过线上参加。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易继明受邀出席并发表名为——《我们终将被时间定义》的主题演讲,从法律哲学与社会场景维度,深入阐释了时间的法律意义及可信时间戳在证据固定、正义实现与秩序构建中的核心价值。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易继明发表主题演讲
01时间的法律意义
定义个体与时代的轨迹
易继明以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角色瑞德的假释经历及童年玩伴因时代制度与个人境遇交织而人生轨迹剧变的真实遭遇为案例,指出“时间在定义我们所处的时代及生活场景”。他强调,时间不仅关乎自由刑的执行、契约生效节点、纪念日的法律意义,更与个体命运和社会正义深刻关联——个体在特定社会场景中被时间刻印,而法律需在动态时空中实现正义。在这一框架下,他进一步引出“时间印刻”这一核心概念,并系统阐述可信时间戳服务在法律场景中的多重价值。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易继明发表主题演讲
02时间印刻
可信时间戳作为证据与生活的雕刻者
在探讨“时间印刻”概念时,易继明提出,时间印刻的首要价值在于“固定证据,证明事实”。他指出,正如邮戳长期以来作为传统信函的时间凭证,可信时间戳服务在电子数据领域发挥了同等关键的证明作用。它通过客观、中立的记录,将事实发生的时间节点精准固化,形成不可篡改的证明机制。他强调,这一过程不仅是技术操作,更是一种“雕刻时间,雕刻生活”的实践。法律事实依靠证据链得以还原,而可信时间戳正是构建证据链、还原事实的基础工具,最终服务于真实的司法裁决。
易继明到访联合信任进行调研与学术交流,为联合信任题字“时间印刻”
03时间正义
正义的时效性与裁决的现实意义
在论述“时间正义”时,易继明辨析了“报应论”与“正义时效论”的差异。他引用英国法谚“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迟到的正义非正义),强调司法效率对实现正义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到“正义从不缺席”的理想主义法治理念。
他认为,正义的实现需依靠从碎片化证据到完整证据链的转化,并强调证据所根植的时代与社会场景对判决具有深远影响。法官不应是机械适用法律的工具,而应具备对社会背景的深刻洞察。在这一过程中,可信时间戳服务所提供的客观时间记录,为法官在复杂社会场景中作出公正且合时宜的裁决提供了关键依据。
易继明到访联合信任进行调研与学术交流,为联合信任题字“时间正义”
04时间戳之可信
构建可信电子证据环境
易继明回顾了时间标识手段的发展历程——从传统“邮戳”到如今“可信时间戳”的演进,指出其本质都是通过可信机制对事件发生时间进行权威确认。在他看来,可信时间戳不仅是一种服务,更是社会秩序的载体。当时间以可信方式被记录、存储与运用,它便回归其“本来的样子”——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纽带,也成为权利保护与社会治理的基石。
易继明肯定可信时间戳服务在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即使某些创意暂不满足著作权登记或专利申请的条件,通过可信时间戳进行存证,仍可为“在先权利”提供有效的证明,从而为创新成果提供及时保护。可信时间戳服务为电子数据转化为有效证据提供了坚实支撑,极大地提升了司法审判与权利保护的效率与公信力。
结语 时间定义我们,我们亦用时间塑造秩序
易继明在演讲的最后总结道,“我们存在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之中。现在的“我”由过去塑造,未来亦根植于当下。”在这一逻辑下,可信时间戳不仅是法律工具,更是参与构建社会秩序的重要服务之一。
本次论坛上,易继明以其深厚的法学理论素养与生动的现实案例,为与会嘉宾带来了一场充满思辨与启发的高水平演讲。其观点深刻阐释了时间在法律中的多重维度,并突出了可信时间戳服务在赋能公正司法、保护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价值。
作为中国电子数据法律效力保障服务的先行者和倡导者,联合信任二十年始终致力于为司法、政务、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提供可靠电子证据法律效力保障服务。站在二十周年的新起点上,联合信任将继续以可信时间戳服务为核心,携手各界伙伴,赋能司法实践,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可信电子数据新生态。
联合信任二十周年庆典暨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高峰论坛将持续推出行业嘉宾专访报道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易继明发表主题演讲 视频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
付费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