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信任二十周年庆典暨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高峰论坛在京圆满举行
2025年9月23日,在联合信任成立二十周年之际,“联合信任二十周年庆典暨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高峰论坛”在京隆重举行。论坛上,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学院正式宣告启动。作为联合信任20周年战略布局核心举措,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学院的成立标志着电子证据领域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进入新阶段,为行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司法实践协同创新注入全新动力。
本次活动汇聚了行业协会、学术机构、企业代表、司法实务专家等三百余位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联合信任副总经理刘钢详细阐述了学院的成立宗旨与未来规划,随后联合信任董事长张昌利携手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原局长于慈珂、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易继明、知产宝高级副总裁应向健、深圳市商标协会副会长伍立贤、河北悦宾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晓月、鄂尔多斯集团知识产权负责人陆东生,共同为学院揭牌。
联合信任董事长张昌利与各位嘉宾共同为学院揭牌
二十年专业积淀,铸就电子证据里程碑
2025年是联合信任时间戳服务中心成立20周年。二十年来,联合信任始终致力于可信时间戳服务的研发与应用,为电子数据存证、知识产权保护、司法证据固定等领域提供坚实的专业支撑。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证据已成为司法、知识产权保护等众多领域的关键要素。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学院应运而生。刘钢在介绍中表示:“学院将聚焦电子证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司法实践协同创新的交流和教育,这也是联合信任在数字经济时代践行'技术向善,法治护航'使命的重要里程碑。”
联合信任副总经理刘钢介绍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学院
三大方向协同推进,构建电子证据生态
联合信任副总经理刘钢在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学院启动仪式上详细介绍了学院的成立背景、发展目标与未来规划。
1. 技术研发:聚力前瞻探索,推动全链条技术突破
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学院将依托联合信任在可信时间戳、AI应用、行业互联等领域近二十年的专业积累与成功实践,与吉林大学、中国法学会等高校、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电子证据联合实验室”,开展前瞻性研究,推动电子证据采集、固定、存储、验证等全链条技术突破。
2. 人才培养:融合法律与科技,打造实战型课程体系
针对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学院将系统性地开设电子证据相关课程。全面融合法律实务、技术实训与案例教学三大模块。课程体系涵盖电子证据法理、多维度取证服务和操作规范、电子证据实践等核心模块,引入相关电子证据审查标准,典型司法案例作为教学案例。未来三年,学院计划将100个企业真实案例引入课堂,实现“案例即教材、实践即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贴近实战的环境中掌握电子证据取证技能。
3. 司法实践协同创新:多方共建,推动成果转化
学院将与行业协会、律所、企业等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共同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促进学术研究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同时,学院定期邀请司法机关参观和指导可信时间戳在企业法务应用实践的成果,促进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规范应用与创新推广。刘钢强调:“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开放、协同、共享的平台,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法治建设。”
多方嘉宾共同启动,开启崭新篇章
联合信任董事长张昌利与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原局长于慈珂、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易继明、知产宝高级副总裁应向健、深圳市商标协会副会长伍立贤、河北悦宾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晓月、鄂尔多斯集团知识产权负责人陆东生等受邀嘉宾一同登台,将手掌共同置于启动屏之上,象征着多方力量汇聚融合的光束缓缓亮起,“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学院”牌匾缓缓揭晓,标志着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学院正式成立。
联合信任董事长张昌利与各位嘉宾共同启动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易继明教授为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学院题字,表达了对学院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易继明为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学院题字
展望未来:以技术守护真相
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学院的启动,是联合信任对二十年初心与坚守的献礼,更是面向未来的一份承诺。未来,学院将不断深化与各界的合作,推动电子证据技术在司法、金融、知识产权、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学院将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期望,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充分运用先进技术守护数字世界的真相与诚信,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电子证据专业人才,与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共同以法治定义未来,为数字中国的建设筑牢可信之基。
可信时间戳电子证据学院启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