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证据平台权威机构,联合信任时间戳服务,为您提供以下信息:
电子证据的审查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以确保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以下是电子证据审查的主要步骤和考虑因素:
来源审查:
验证电子证据的来源,确保其是客观存在的,并排除任何伪造或篡改的可能性。
审查电子证据的形成时间、地点、制作对象以及制作过程等,确保电子证据所反映的事实真实可靠。
真实性审查:
载体的真实性:检查存储电子数据的媒介或设备在诉讼过程中是否保持其原始性、同一性和完整性,确保没有被伪造、变造、替换或破坏。
数据本身的真实性:在技术层面上验证电子数据是否真实,是否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检查是否存在被修改、删除或增加的情况。
内容的真实性:核实电子数据证据所记录的内容是否是真实的意思表示,能否证明案件事实。
合法性审查:
确保电子证据的收集程序合法合规,没有通过破坏加密措施或以其他非法方式侵入计算机系统获取证据。
审查电子证据的收集、提取过程是否由二名以上侦查人员进行,并确认取证方法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审查是否有笔录、清单,并确保它们经过侦查人员、电子数据持有人(提供人)和见证人的签名或盖章。
审查是否依照规定由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见证人,并对相关活动进行录像。
关联性审查:
确保电子证据与待证事实密切相关,具备证明待证事实的属性。
电子数据证据应在案件待证事实发生时形成,并能够确定网络用户的真实、唯一身份。
收集、保管的记录应构成完整的证据保管链,能够相互印证。
综合审查:
结合其他证据,如物证、书证或视听资料等,进行电子证据的审查,确保它们之间完全吻合,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在审查过程中,审判人员应遵循法定程序,确保电子证据经过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
总之,电子证据的审查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以确保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这个过程需要仔细、谨慎地进行,以确保电子证据在案件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更多教程,请观看下方产品操作指引或者联系时间戳官方客服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