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美国两位社交媒体网红因"美学抄袭"对簿公堂,原告指控被告完整复制了她的产品推荐、帖子内容、拍照姿势、服装搭配甚至说话方式,索赔金额达15万美元。2025年4月,国内一位古风摄影博主公开声明,其"画中人"系列作品已进行版权登记,他人的模仿行为已构成侵权。同年10月,游戏摄影师小白发现自己虚拟场景作品被网红摄影师"一川"抄袭到现实拍摄中,"一川"最终公开道歉承认参考过度。
这些案例凸显了社交媒体摄影创作者面临的共同困境:摄影作品抄袭已从简单盗图演变为跨平台、碎片化的创意窃取,而传统取证方式难以应对动态删除和技术隐蔽性等挑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采用录屏取证技术——不是普通录屏,而是通过权利卫士App的录屏取证功能,配合可信时间戳认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下面通过4个核心步骤和3个操作要点,帮助摄影创作者将维权难题转化为可操作的标准化流程。
取证工具选择:移动端使用权利卫士App的录屏取证功能,电脑端可使用电子证据平台;
录制重点:先验证应用真实性→录制侵权内容完整证据链→立即固化时间戳证据;
关键动作:取证前关闭WiFi使用流量网络,清理手机后台应用;
证据管理:生成的时间戳证书与视频文件共同构成法律认可的电子证据。
摄影作品确权:基础保护的第一步
在开展维权前,建议先对原创摄影作品进行权属认证。通过可信时间戳知识产权保护平台(ipr.tsa.cn)可完成这一过程。
登录ipr.tsa.cn平台并完成实名注册;
选择"摄影作品"认证类型,上传作品原图(支持JPG、PNG、RAW等格式);
根据作品状态选择认证方式:未公开作品采用脱敏认证(仅生成哈希值),已发布作品采用存证认证(文件加密存储);
提交创作者实名信息及作品创作说明,获取可信时间戳认证证书。
该证书包含作品生成时间、哈希值等关键信息,与原始摄影作品共同构成法律认可的权属证明。
多平台录屏取证实操:4步固定侵权证据
以常见的社交媒体平台为例,介绍权利卫士App录屏取证的具体操作流程。
4.1 准备工作:3个必要设置
在开始取证前,需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使用移动数据网络,确保网络环境稳定;
打开权利卫士App,选择录屏取证功能;
清理手机后台应用,关闭无关消息通知。
4.2 微博平台盗图取证
微博平台的摄影作品侵权通常表现为直接盗图转发或去水印使用。
打开权利卫士App选择录屏取证,系统自动验证微博应用真实性;
录制侵权博主主页信息,包括昵称、粉丝量、认证状态;
详细录制侵权图片的发布页面,展示发布时间、转发评论数据;
对侵权图片细节进行特写录制,包括构图、色调、水印去除痕迹;
录制完成后立即固化证据,生成时间戳认证证书。
4.3 抖音平台摄影侵权取证
抖音平台的侵权往往表现为视频截取或创意模仿。
通过权利卫士App验真抖音应用后开始录屏;
定位侵权视频,录制视频描述、发布时间、播放量数据;
对视频中出现的侵权摄影作品进行逐帧分析录制;
如有音频侵权,同步使用录音取证功能记录背景音乐特征;
生成完整的录屏证据文件及时间戳证书。
4.4 小红书创意抄袭取证
小红书的侵权常见于图文笔记的创意抄袭和风格模仿。
使用权利卫士App录屏取证功能,验证小红书应用;
录制侵权笔记全文,包括图片、文案、商品链接;
重点记录笔记发布者信息、点赞收藏数据;
对摄影作品的构图、色调、拍摄角度进行比对录制;
固化证据后上传至云端存储。
证据链构建与维权应用
完成取证后,需要将各个证据要素整合为完整的证据链。
将原创作品的确权证书与侵权取证材料进行比对;
通过元数据分析、像素比对等技术手段验证侵权事实;
生成包含相似度分析、时间戳证据、侵权主体信息的完整报告;
该证据链可直接用于平台投诉或法律诉讼。
根据司法实践,采用权利卫士App录屏取证生成的时间戳证据符合电子证据认定标准,在多个著作权纠纷案例中均获得法院采信。
维权建议与注意事项
建议摄影创作者建立日常作品确权习惯,重要作品发布前先行确权;
发现侵权时立即通过录屏取证固定证据,避免证据灭失;
维权时可先通过平台投诉渠道处理,必要时结合法律诉讼;
复杂案件建议咨询专业知识产权律师。
摄影创作维权不是技术难题,而是流程管理问题。通过权利卫士App的录屏取证功能,配合系统化的操作流程,摄影创作者能够有效保护自己的创作成果。下次发现作品被侵权时,只需打开权利卫士App,按照上述步骤操作——证据在手,维权更有底气。
工具入口:权利卫士App可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下载;电子证据平台可通过访问官网了解详情。
本指引仅提供操作参考,实际取证需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建议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
付费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