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点,杭州的UI设计师王先生刷到一条抖音视频愣住了——自己团队耗时三个月打磨的APP界面设计,被某知名设计账号截取核心页面,配上“原创UI灵感分享”的标签,短短两小时获赞破万。他尝试联系对方删除,却发现视频已同步分发至小红书和微博,侵权内容如野草般扩散。更棘手的是,当他用手机自带录屏保存证据时,对方迅速删除了原始视频,仅存的截图因缺乏时间认证被平台驳回:“无法证明录制时间及内容完整性。”
这类困境的破局关键,在于采用“可信时间戳+权利卫士”双平台协同取证——不仅要对原创设计进行权属固化,还需对抖音等平台的动态侵权内容进行防篡改录屏。以下将通过3步实操流程,系统解决UI设计图在短视频平台的抄袭维权难题。
1 工具选择与核心优势
1.1 双平台分工协作
原创权属认证:通过可信时间戳知识产权保护平台(ipr.tsa.cn)对UI设计图进行存证,支持PSD、PNG、AI等格式,生成含哈希值的时间戳认证证书。
动态侵权取证:使用权利卫士App的录屏取证功能,对抖音侵权视频进行全流程录制,自动完成应用验真与环境清洁性检测。
1.2 技术优势对比传统取证
防篡改保障:时间戳证书确保证据自生成起内容完整未更改,解决普通截屏易被质疑修改的问题。
跨平台适配:支持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多平台取证,尤其适合UI设计类内容的碎片化传播特征。
司法认可度:符合《电子签名法》对可靠电子证据的要求,已在全国多地法院判例中采信。
2 维权实操三步骤
2.1 第一步:原创设计图权属固化
登录可信时间戳知识产权保护平台(ipr.tsa.cn),注册账号后选择“图片作品”认证。
上传UI设计文件(建议同时提交PSD源文件与导出图片),填写创作时间、设计说明等元数据。
选择存证模式:已公开作品采用文件加密存储,未公开草稿选用脱敏认证(仅上传哈希值)。
下载《可信时间戳认证证书》,证书包含文件生成时间、数字指纹及申请人信息,与原始文件共同构成权属证明链。
2.2 第二步:抖音侵权内容动态取证
2.2.1 取证前环境准备
打开权利卫士App选择“录屏取证”,关闭WiFi切换至4G/5G网络。
完成自动清洁性检测(存储空间≥3GB,关闭无关应用)。
输入证据名称示例:“抖音UI抄袭_账号XXX_20250315”。
2.2.2 抖音平台取证操作
应用验真流程:iOS用户需跳转App Store录制抖音开发者信息(字节跳动有限公司)、版本号;Android用户直接验证“设置-关于抖音”中的备案号。
侵权内容录制:
进入侵权账号主页,完整录屏昵称、抖音ID、粉丝量及实名认证信息(如有)。
播放侵权视频,重点录制UI设计图的展示片段、文案中“原创”“自制”等误导性表述。
滑动展示评论区前20条内容,包含用户对抄袭行为的指认或质疑。
录制视频发布时间(右上角时间戳)及转发路径(如分享至微信的界面)。
2.3 第三步:证据固化与司法提交
返回权利卫士点击“停止录屏”,立即固化生成含时间戳的证据包。
登录可信时间戳平台上传原创设计图与侵权录屏的哈希值,生成《抄袭比对分析报告》。
证据包组成:原创证书+侵权录屏+比对报告+创作过程辅助材料(如图层历史记录)。
司法提交注意事项:
证据载体需包含原始视频文件(MP4格式)及对应的TSA证书文件。
跨平台侵权需补充小红书、微博等渠道的取证文件,形成完整传播链证据。
3 常见问题与风险规避
3.1 证据有效性保障
录制稳定性:保持屏幕常亮避免锁屏,室内光线稳定防止画面闪烁。
内容完整性:动态UI需录制交互过程(如页面切换、动效演示),静态设计需聚焦细节元素(图标、配色、布局)。
3.2 特殊场景应对
侵权内容已删除:通过权利卫士“网页取证”功能输入抖音视频链接,自动归档快照。
跨平台分发:在可信时间戳平台批量上传多平台侵权证据,生成关联证据编号。
3.3 法律效力说明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时间戳认证的电子数据视为有效证据。UI设计抄袭案件可主张侵权方删除内容、赔偿创作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
4 总结与建议
抖音UI设计图维权核心在于“前置存证+动态抓取+证据关联”:通过可信时间戳平台提前固化原创作品,利用权利卫士App捕捉抖音侵权动态,最终通过算法比对形成完整证据链。操作中需特别注意录屏环境清洁性、内容展示全面性以及多平台证据的关联性。
建议设计师在发布重要作品前先行存证,遭遇侵权时立即启动录屏取证。复杂案件可通过ipr.tsa.cn获取个性化维权方案,或咨询知识产权律师启动诉前禁令程序。
工具入口:
可信时间戳知识产权保护平台:https://ipr.tsa.cn
权利卫士App:各大应用商店搜索“权利卫士”
注:本指南基于通用场景编写,具体操作需结合案件实际情况调整。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
付费课程
